解读单位: | 发布日期: | 2023-03-01 | |||
来源: |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 主题词: | |||
解读类型: | 媒体解读 | 解读方式: |
用法治力量守护“城市绿心”
——解读《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
作为我市第一部区域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加强鱼梁洲生态保护,发挥“城市绿心”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列入立法项目。《条例》于当年11月1日,经襄阳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1月25日获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
立足功能 确立鱼梁洲“城市绿心”的法律地位
“城市绿心”,是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屏障、生态服务、休闲游憩等功能的绿色空间。
鱼梁洲位于我市主城区汉江段中心,总面积达17.55平方公里,自然形成“一洲两岛、两山映湖、三水环绕、四城望洲”的生态景观,是“一心四城”国土空间格局的核心,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
襄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优化襄阳中心城市“一心四城”的空间布局,鱼梁洲要强化生态涵养,厚植绿色本底,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襄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提出,要塑造“山水江洲城”有机共生的空间格局,将鱼梁洲作为城市生态绿心重点保护。鱼梁洲绿色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制定这个《条例》,就是要充分发挥鱼梁洲的生态功能,进而推动整个襄阳市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何爱群表示。
《条例》共十九条,从立法层面确定了鱼梁洲“城市绿心”的功能定位,为鱼梁洲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法律定位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方认识更加统一,绿色本底更加稳固,自此,鱼梁洲生态保护有了刚性约束。
明确原则 对鱼梁洲生态保护进行顶层设计
《条例》规定了鱼梁洲生态保护应当遵循生态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社会参与、绿色发展的原则,对市政府、鱼梁洲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在工作机制和制度方面,强调建立以绿色生态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机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这两项制度都是结合‘城市绿心’定位,对鱼梁洲生态保护提出的具体的针对性的制度,建立起以生态指标为主的考核机制,通过上升到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相关制度的刚性要求,切实保障‘城市绿心’的有序发展。”何爱群说。
同时,《条例》明确了鱼梁洲建设活动规范,鱼梁洲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鱼梁洲国土空间规划、鱼梁洲生态保护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定,并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手续。《条例》还科学设计了鱼梁洲生态保护正、负面清单,全面系统加强鱼梁洲生态环境保护,并提出对水、土壤、大气、岸线等环保要素逐一进行规制,统筹推进洲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此外,为推动鱼梁洲绿色发展,《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和鱼梁洲管理机构可以结合鱼梁洲的自然禀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度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育竞赛、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活动。
责任明晰 设定行政处罚 强调人人有责
《条例》强调,鱼梁洲管理机构要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应当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科学采取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保障鱼梁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应当组织开展生态保护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结合鱼梁洲实际,《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护鱼梁洲生态环境,并列出重点禁止行为清单。对“攀折、践踏、损毁花草竹木,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擅自摆摊设点、兜售物品”等常见的违法行为设定相应法律责任,并区分情节轻重,综合运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警告、罚款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罚。
此外,《条例》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通过投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鱼梁洲生态保护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和投诉损害鱼梁洲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将坚持依法行政,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主动融入《条例》规定,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来保护鱼梁洲生态环境,全力守护好‘城市绿心’,为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祉。”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金军说。